2)第六百零八章 岳飞和赵英到底谁厉害?_回到北宋当明君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:安帝永初元年(公元107年),倭国王帅升等献生口百六十人。曹丕时也曾收到倭国的国王卑弥呼,送到宫廷的礼物,男子四人,女子六人,布匹若干,请求赐诏封国。】

  赵桓看了看曹魏收到的礼物,倭国在卑弥呼统治的十几年里,都是送的人丁作为国礼。

  他想了想,对着赵英说道:“把宫里那些银器餐具全部换成陶瓷的!”

  那个悬玉环实在是恐怖,弄的赵桓对银器这两个字,都无法直视了。

  赵桓撇了一眼,看到了朱凤英在和深田恭子窃窃私语,就猛地打了个寒战,朱凤英这是准备榨干自己吗?

  赵桓来到了占城国的站台,这里的占城商贾,显然是个汉人,现在占着越南哪块地的就是李朝和占城,李朝是北越,占城是南越。

  而这个汉人显然精心准备过,是谷物。

  严格来说是,是占城稻。

  赵桓摸了一把占城稻,颗粒饱满圆润,晶莹发亮,还带着一股禾木的清香。

  “尊敬的陛下,这是清香米,奈何产量较低,每亩得米一石半。一年仅可以成熟两次,也是李朝每年朝贡之物。”占城的商人笑着说道。

  赵英连忙说道:“官家,平时宫里就用的这种米,一斤四十钱,一贯钱可以买二十斤。”

  赵桓核算了下,大宋的一石大约是92斤,一贯钱是七百钱,价格昂贵。

  大宋皇宫一年光是吃掉的米,就大约十万贯左右。

  旁边稍显黯淡的米,赵桓抓起来搓了一把,问道:“这是一年三熟的米吗?”

  占城商贾赶忙回答道:“是的官家,这是早米,不择地而生,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,还十分耐旱,穗长而无芒,粒差小,南方多数地区都是种的这种稻谷。”

  范嵊拿出本札子,掐着手指算了半天,说道:“占城一年能卖给大宋大约一百万石这样的早米,虽然大宋早有种植,但是仅能一年两熟,一年三熟之地,多在岭南和福建。”

  “一百万石?他们占城的百姓不要吃吗?还是占城产的早米比较多?”赵桓疑惑的问道。

  大宋一年的税赋才四百五十万石到五百万石左右,这占城居然能卖给大宋超过一百万石?!

  占城才多大?怎么可能卖这么多?

  占城的商贾是个汉人,听到赵桓这么问,不知道该怎么跟官家解释。

  但是皇帝问他话,他只好硬着头皮说道:“占城人一天只吃两顿饭,饿死也没人管,反正水多,撒把种子,到时间了,就去收就好了,得来容易。天气热,他们更是懒洋洋的不想动。”

  “送到陈敷那里一些,让他好好研究下占城的早米。”赵桓抓了一把早米,李朝和占城暂时不归大宋管,赵桓才懒得计较他们一天吃几顿饭。

  赵桓来到了琉球国的台前,看到的事打成块的蔗糖,还有菠萝,只不过琉球人叫他为旺梨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