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九章 东林党的实力_明朝那些事儿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,是混不了多久的。

  现在你应该明白了。

  在这个世界上,实力和道德,经常是两码事。

  东林之中,类似者还有很多,比如李三才。

  李三才先生的职务,之前已经说过,是都察院佥都御史,巡抚凤阳,兼漕运总督。

  都察院佥都御史多了去了,凤阳是个穷地方,不巡也罢,真正关键的职务,是最后那个。

  自古以来,漕运就是经济运转的主要途径,基本算是坐地收钱,肥得没边,普天之下,唯一可以与之相比的,只有盐政。

  坐在这个位置上,要想不捞外快,一靠监督,二靠自觉。

  很可惜,李三才不自觉,从种种史料分析,他很有钱,有钱得没个谱,请客吃饭,都是大手笔。

  至于监督,那就更不用说了,这位李先生本人就是都察院的御史,自己去检举自己,估计他还没这个觉悟。

  作为东林党的重量级人物,李三才在这方面的名声,那真是相当的大,大到几十年后,著名学者夏允彝到凤阳寻访,还能听到相关事迹,最后还叹息一声,给了个结论——负才而守不洁。

  列举以上两人,只是为了说明一点:

  东林,是书院,但不仅仅是书院,是道德,但不仅仅是道德。它是一个有实力,有能力,有影响力、有斗争意识的政治组织。

  事实上,它的能量远远超出你的想象。

  明白了这一点,你就会发现,那段看似平淡无奇的历史,每一分、每一秒,都是你死我活的争斗。

  争斗的方式,是京察。

  万历二十一年(1593),顾宪成失望地回家了,他虽费劲气力,却终究未能解决对手,京察失败。

  但这一切,仅仅是个开始。

  十二年后(万历三十三年),京察开始,主持者杨时乔,他的公开身份,是吏部左侍郎,他的另一个公开身份,是东林党。

  当时的首辅,是浙党首领沈一贯,对于这位东林党下属,自然很不待见,于是,他决定换人。

  沈一贯是朝廷首辅,杨时乔只是吏部二把手,然而意外发生了,虽然沈大人上窜小跳,连皇帝的工作都做了,却依然毫无用处。杨侍郎该怎么来,还怎么来,几板斧抡下来,浙党、齐党、楚党、宣党……

  反正非东林党的,统统下课,沈一贯拼了老命,才算保住几个亲信。

  那么现在,请你再看一遍之前列举过的几条史料,玄机就在其中:

  万历三十三年(1605),京察,沈一贯亲信以及三党干将被逐。

  万历三十五年(1607),沈一贯退休回家。

  同年,王锡爵的密信被李三才揭发,复出无望。

  一年后,东林派叶向高成为首辅,开始执掌朝廷大权。

  是的,这一切的一切,不是偶然。

  而最终要获得的,正是权力。

  权力已经在握,但还需要更进一步。

  万历三十九年(1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