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(药厂篇五)药厂改革_重生五零巧媳妇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是满不错的,厂子里出产的各类保健品一下子进入了国人的眼中,各地的药店也纷纷来电,想要进货。

  抚松药厂的产品,一下子就打开了局面,迅速占领了国内保健品市场。

  而巧莲也借着这个机会,高薪挖来几个技术员,厂子开始生产各种处方类药品。

  当然,目前生产的只是国内医院已经使用的药品,那些比较先进的药品,尤其是国际上还没出现的药品,想要生产出来很难。

  需要各种临床实验各种审批手续,必须跟医院合作才可以,暂时无法投入生产。

  巧莲打了电话给雪晴,通过雪晴找到了她的导师,再加上沈星熠夫妻的帮忙,在首都医科大成立了相关项目的基金,用于相关项目的实验。

  巧莲作为项目发起人,雪晴是首席执行者,学校方面又挑选了几个药学方面品学兼优的学生,由导师带领,共同进行项目研究和实验。

  只等药品数据达标,动物和人体实验没有差错,就可以进入临床试验阶段。

  临床数据如果再没问题,就可以提请批量生产。

  任何一项科学研究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需要耐心等待。

  然而巧莲的存在本身就是个大bug,她直接提出的就是最正确的理论方向,研究人员少走了许多弯路,这个过程自然就比一般研发要快很多。

  即便如此,也不是一朝一夕,总要耐心等待开花结果。

  药厂双管齐下,各种举措并行。

  一边各类保健品占领市场,另一边多种药效好价格低的处方药,进入各医院药房,成为不少二甲三甲医院必选药品。

  在九零年底,药厂就实现了扭亏为盈。

  九一年药厂产值达到八千万,盈利将近两千万,光是年终奖,就给每个工人发了两千块钱。

  那些原本对国营厂私有化有反对意见的工人,这下可是乐开了花,一个个美的不知道怎么好了。

  “怎么样?我就说,厂子交到陈医生的手里,肯定不会错吧?

  这才刚开始呢,等着过两年药厂发展好了,利润会更高,光是税收这一块儿,县财政就能多收入不少呢。”

  提起这件事来,林县长和吴书记都特别庆幸,当时他们的选择。

  这要是当初没有陈医生,不,是陈总,那他们就只能让药厂破产了。

  药厂一旦破产,财政少收入不说,关键的是药厂那一千来号工人怎么办?

  一千多人全都丢了工作,县里哪有那么多岗位提供给他们啊?

  没有工作岗位,工人生活都成问题,接下来肯定就要爆发各种矛盾,那县里的治安也会跟着乱起来,后果不敢想。

  如今呢?厂子蓬勃发展欣欣向荣,工人比以前挣的工资还高了不少,县里有大笔的税收收入。

  经济跟着上去了,社会也稳定了,多好的事情?

  “是啊,幸亏当初做了这个正确决定,咱俩也算是做了件大好事呢。”吴书记也笑。

  有这两位做后盾,那些看着厂子红火了,却捞不到好处的人,眼红也没用。

  抚松药厂发展很不错,几年后,巧莲又在通化和长春另外建了药厂,成立了三生医药集团。

  不光生产药品保健品,同时还生产各类医用器械、防护品等等。

  三生医药集团出品的各类药物领先国际,多项药品获得国家专利、世界专利,一跃成为北方医药行业的龙头企业。

  陈巧莲本人,也成为医药界的传奇人物,多次登上医药类杂志封面,接受记者采访。

  六七十岁的老太太,成为医药界的领军人物,为祖国医药发展,做出自己的贡献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