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三百六十四章 鞑靼之地_明帝国的崛起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朱厚照非常聪明,张昭“拐弯抹角”的给他解释一通,他大致上知道张昭的意思。这件事他确实做的有点欠妥。白挨一顿揍。所以,非常干脆的认错。

  只是,朱厚照认错,把旁边侍奉的刘瑾、谷大用、马永成、张永几人给弄的错愕。

  这还是逐渐长大的太子吗?竟然还能听得进去劝。要知道,往日九头牛都拉不回来啊。

  刘瑾本来微微弯着的腰,又佝偻一些,力求正在和太子朱厚照闲扯的张昭没注意到他。

  排在朱厚照信任名单的第三位,日后的东厂太监马永成低头看着脚尖数蚂蚁。如果东宫的暖阁中有蚂蚁的话。

  伙伴们的神情、微动态,谷大用都看到,心里偷笑。还是我老谷明智啊。

  张昭和朱厚照坐在明亮、宽敞的暖阁茶几处闲聊,根本没有留意到“八虎”们的反应,喝着茶,道:“殿下,人体就像一台精密运转的仪器。

  补充食物和水,就是维持这台机器运转。而摄入的能量当中,以肉类提供的能量最高。所以,经常摄入肉食的人,再经过锻炼,就能强健体魄。

  但是呢,人这台机器,不能光吃肉。光吃肉会损害五腹六脏。殿下,你看草原上的人寿命就很短。除开草原上环境恶劣之外,饮食就是很大的因数。

  所以,殿下你别光看到草原上有肉吃的好处,还要看到其坏处。所以鞑靼人需要我们的茶叶去帮助他们的肠胃消化肉食。

  单纯的从饮食角度来说,大明是占据着互市的举动。毕竟,我们有其他的渠道可以获取到肉食,而鞑靼人的茶、盐就只能从大明获取。当然,现在青海那片给鞑靼人占领,还未收回。”

  朱厚照好奇的道:“张昭,既然草原苦寒,而通过互市就能获取到草原上的牛羊等物资,那为何你还要力主兼并漠北呢?”

  明朝的皇帝,除了朱元璋、朱棣爷俩有并吞万里如虎的气魄,其余的皇帝,真可谓“柔弱”。

  宣宗皇帝朱瞻基,明穿网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皇帝,他手中放弃了东胜卫,致使九边成为防御蒙古人的第一道防线。

  这其实是相当奇怪的。按理说,随着王朝的实力积攒,其后的皇帝是要扩张的。

  比如,汉武帝,唐玄宗。这两位都是把前代皇帝的积蓄拿出来猛锤草原部落,按在地上摩擦,开疆拓土。

  明朝皇帝没有继续开疆拓土的核心观点,就是朱厚照现在说的:草原上并没有利益。

  汉唐时丝绸之路繁华,所以必须要打通西域。而到明朝时,东方帝国的贸易其实已经转向海贸。丝绸之路基本报废。

  造成丝绸之路报废的原因,主要有三点。第一,进入明中期之后,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及其的兴盛。兵部尚书刘大夏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。

  当然,也因为明朝的国力衰退,根本无法保证商队能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